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贵州侗族文化

    侗族人民以贵州省榕江县的东江语音为标准音、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拉丁字母为拼音文字的本民族文字。侗族人民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戏曲、款词、玩山白话中最重要的部分……

  • 井冈山土籍人传统婚俗:招郎

    招郎是井冈山土籍人传统婚俗。招郎即是男嫁女方,既无三查、六礼,也无繁琐的结婚程序,男女各方亦没礼物过往,一般各人自理。婚前订立合同书(俗叫合字),写明以后子女和财产的继承问题。解放前女方必须请家族长辈前来商议招赘有关事宜,其中有关条件是男方必须改称女方姓氏,取个女方的辈份,这样才可以得到女方家族兄长的认同,获得本族男人同等待遇。解放后,新事新办,废除

  • 井冈山土、客籍居民过年风俗

    过年前后井冈山土、客籍居民有一系列活动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居民家送灶神过小年,十二月三十日居民家等灶神。送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烧香烛、烧纸钱、燃爆竹等。十二月三十日为过年,一年四季在外做工、学习、工作的人都要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除夕年饭又称“团圆饭”。是全家人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互相敬酒,互相祝福。近些年来,饭后一家围坐在

  • 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采茶戏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

  • 鄱阳湖风土人情

    鄱阳人家鄱阳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鄱阳湖区就已被勤劳的人们开发利用,至西汉,史书称之为\"饭稻羹雨\"的富庶地;唐宋年间,湖区大规模兴修水利,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同时发展纺织、造纸、造船等手工业和交通运输,在宋代年间,湖区人口达20多万户;明清期间,湖区经济达到历史顶峰,湖区人口达624万,仅吴城镇人口就达7万多人,并日益增多;鸦片战争

  • 南昌人的钓鱼习俗:四季得鲜

    自古南昌人喜欢四季钓鱼,四季下钓,叫做四季得鲜。民间普遍有春钓鲫鱼,夏钓草鱼,秋钓鳊鱼的习惯。据传古时的南昌,家家有网,户户有钩,老少皆喜欢在垂柳掩映的湖中垂钓。“万家灯火舞,渔船钓不收”。便是当时悠悠垂钓的写照。千百年来,南昌人们的钓鱼习俗被沿袭至今。今天的南昌,江边湖汊到处可见垂钓者的身影。他们之中不仅有年过花甲老翁,也有着迷的青年人,甚至还有

  • 上犹大型民间灯彩--“九狮拜象”

    赣南是我国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有着众多优秀客家传统文化。发源于上犹、赣南独有的大型民间灯彩\"九狮拜象\"就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优秀客家文化遗产。据说:\"九狮拜象\"起源于明末清初,是在广东、福建等地引入的龙灯、狮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灯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原多为\"姓氏龙灯\",是为了显耀家族势力,人丁兴旺,或显示本姓中有人做过皇帝、宰相

  • 庐山热闹的风俗民情

    每当喜庆佳节,为增添欢乐气氛,希冀美好愿望的实现,人们舞龙灯、采莲船、挑花灯、打蚌灯,场面热闹,喜气洋洋。鄱阳湖渔民迎婚嫁娶,别有风韵,迎新娘的渔船彩绸围篷,山花插满船舷,彩电置于船头,锣鼓,唢呐一路高奏。源于历史的图腾,在节令时祭仪所跳的傩舞俗称“跳鬼脸”。所戴面具如恶魔,变形夸张,色彩鲜明,舞蹈动作简洁刚劲。龙舟竞渡,激人情怀;茶艺表演,沁人心

  • 我对母亲湖如是说

    一年前,我生活在距新余百里之外的另一个地方,未到仙女湖,却久仰其名,多次萌发愿望,要去畅游这方胜景,撩开她神秘的面纱,领略她独特的山情水韵。由于工作的原因,时间难闲,心境难闲,总不能成行;偶尔来到新余,也是来去匆匆,因而结识仙女湖的愿望总难实现。然而,这山,这水,这土,这人,像故乡一样、如亲人一般牵动着我的心。又是工作的缘故,我有幸履任新余,从而成

  • 客家饮食习俗

    客家民系很讲究古风,有很多传统习俗。年初一吃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惊蛰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饭,立夏酿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粽子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新谷登场荐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节杀鸭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饼剥芋头,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腊月初八腊八粥,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除夕油炸糍粑……。过年过节如果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