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东北大秧歌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

  • 吉林“三灯”

    冰灯:吉林市是冰灯的发祥地。并逐渐把冰灯与雕刻、造型、建筑融为一体,发展成一门观赏艺术,成为吉林市冬季装扮城市的一大特色。现已传到了哈尔滨,又远播到京城。河灯:吉林市燃放河灯的习俗始于清初。将红纸糊成莲花形灯,底部浸蜡,灯芯用蜡烛。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尤以元宵节燃放居多。届时千万朵莲花灯布满江面,烛光映着绿色的江水,星光闪烁,把松花江装扮成一条从天飘

  • 冬吃冻食品

    长春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当地人却有冬吃冰棍、吃冻饺子和冻水果的习俗,这恐怕在南方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吧!冬吃冰棍,东北人非常喜欢在冬天吃冰棍。寒冬腊月的街头巷尾到处叫卖着“冰棍!”还有雪糕、糖葫芦等,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皮手套,手里拿着冰棍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东北人之所以有冬天吃冰棍的习惯,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居住条件好,外面冰

  • 河川祭

    河川的祭祀与捕鱼有关,目的也是祈求渔获物丰收和渔人安全。台湾原住民大体皆知捕鱼,但对河伯的祭仪则不大普遍。曹族在狩猎祭后数日,各氏族的男子都在河边祭祀河伯,称为“密敖斯古”。阿美族在收获祭之后也有集体捕鱼,带有河川祭的意思。住在兰屿的雅美人,因捕鱼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捕鱼的祭仪不少,有飞鱼渔祭、渔组结成祭、渔组招鱼祭、小船初渔祭、个人渔中止祭

  • 汉人的丧葬仪礼(二)

    台湾民间另有“捡骨”之俗。捡骨,俗称“捡风水”,又称“二次葬”,即人死后第一次葬时比较简单,埋得较浅,坟墓不包水泥和石灰,不立正式墓碑;待五至七年之后,尸体已经腐烂,择吉日挖开墓地,捡拾遗骨,经洗净、曝晒,再装入骨坛择吉地正式安葬。骨坛又称“黄金瓮”,是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圆形特制陶瓮。其款式依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的图案是“双龙拜塔”,女性的图案则

  • 农历七月普渡与台湾社会

    按:在早期的台湾社会中,孤魂野鬼被视为社会不安的源头。因此,为安抚无人祭祀的鬼魂,于每年农历七月举办融合佛、道两教的普渡仪式。然而长达一个月的祭典仪式,不仅代表早期社会对鬼神的敬畏,也传达了台湾人民对客死异乡的孤鬼一种蕴含宗教情怀与同胞手足般的怜悯之情;十九世纪以后,普渡祭典的举行更成为台湾社会区域人际网络连结的重要媒介。文/温振华鬼魂在汉人信

  • 花莲石雕

    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为花莲立下恒古不移的地基,而人们开山掘石,用巧手与慧心,叮叮咚咚,去掉杂芜、发现隐藏在石原深处的美,同时为花莲的城市性格立下标竿。花莲除了有大山大水的雄奇外,更是众多奇石美玉的原乡。由于花莲地层经历多次造山运动、地壳板块活跃,而孕育出种类繁多的石头,各种山石经大小溪流搬运、琢磨,而堆积在河床上、海岸边,成为大大小小、色彩

  • 天公

    汉族的敬天思想是非常突出的,认为天乃宇宙的主宰者,对万物具有强大的统治力、正是基于这种观念,皇帝被称为\"天子\"。天子也必须顺应天意,如果违反了,就丧失天命,就会有一位真命天子来取代他。无形的\"天\"同时也被具体化了,称为玉皇大帝,俗称天公。每年的正月初九为天公生日。\"天公生\"是厦门民间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年初七就开始制米龟、圆、\"牵

  •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

    鸟飞空中,或歇枝头,人从其下过,偏偏有鸟粪不偏不倚落在头上,那实在是非常倒霉的事。人当然会联想自己一定有什么坏运气了。因此若遭此不幸,必须赶快改运消灾。改运的办法就是吃一碗猪脚线面消灾。所以运气虽然不好,却可大快朵颐,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以致有些小孩反而期盼\"鸟粪运\",总在大树下留连忘返。

  • 诞生仪礼(二)

    相传,这种“分饼”的习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分饼时间为正月二十日,也是广兴宫主神谢府元帅的诞辰日。广兴宫俗称“元帅府”,王殿奉祀谢府元帅,左殿配祭注生娘娘,右殿祀土地公,为典型的闽式神宇。庙宇是四个村庄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点左右,以在神前以唱名“掷杯”的方式,选出管理庙宇的炉主(共选出七位),负责公共祭祀和收“福分钱”。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