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最新文章
  • 安多藏历新年习俗

    大年初一,人们起得很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则”煨桑祭神,因为“拉则”在山巅上,一旦火光闪烁,桑烟滚滚升起,四周的人都可以看得见,这里素以第一个去“拉则”煨桑为荣。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桑面(糌粑)等物,顺便献酒洒浆,跪拜叩首,

  • 闹八仙

    畲族婚礼之夜,“八仙闹洞房”把婚礼活动推向高潮,堂前摆起“八仙”宴、“八仙”点菜、猜谜、对歌起舞,风趣的小丑老人,跳起敬酒、敬烟舞,使参加婚宴宾客沉浸在一片喜庆欢乐之中。

  • 陪客

    山客人热情好客,不论来客路途远近或亲疏与否,主人及其同宗亲人、邻居的男女老少皆热情招呼和接待,主人常宰鸡备酒为来客接风洗尘。款待客人时,主人的同宗亲人或邻居常主动上门同主人一起陪客人饮酒。如果事先不知道,临时登门碰上,就要主动上前向客人打招呼表示欢迎,并主动入席陪伴。如遇急事要走,也要上前提酒壶为自己和客人各斟一杯酒,然后自己举杯先饮,再劝客人,饮完再加说明,方可离去。否则,不但客人会认为没礼貌,而且也会引来主人不畅快。山客人的规矩是陪客饮酒的人越多,说明主人所在乡村兴旺、亲族团结。陪客饮酒时,依据客人酒

  • 集体“祭火”——挽救城市中正在消失的蒙古族传统

    农历腊月二十三,位于中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上都镇,鞭炮声断断续续地响了一天,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

  • 奇特的岜沙人镰刀剃头

    岜沙的男子均蓄留发髻,盘于头顶,四周头发从脖子至耳后全部剃光,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因此被世人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现在的岜沙人仍然保持着奇特的镰刀剃头习俗和古代发式。

  • 年三十白天贴福有讲究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青岛过年从小年,经过忙年、办年货、年除日、拜年、送年、走亲戚,串起春节一个个符号,串起青岛一段历史,串起青岛民间传统文化习俗。

  • 又是一年“摆冷细”

    午后与妈妈泡了一壶老家上好的红茶,酒红色的茶汤看起来非常诱人,馋得我忍不住连喝几口,整个人立时暖洋洋的。阵阵的茶香袭来,母女俩的心似乎早已徜徉在千里之外那片傣乡的土地上了。

  • 东四胡同“玉兔”报春

    “春来啦!春到啦!”昨日清晨,随着洪亮的吆喝声,一年一度的报春民俗活动在东四八条的胡同里拉开帷幕,百名“玉兔”手拿福字,逢路人就弯腰拜年,稚嫩的声音配上天真的笑脸,透着喜庆。

  • 打新水,摇毛竹

    位于皖东南的宁国市云梯畲族自治乡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人聚居地,当地春节过法别有特色。

  • 宴席礼节

    畲族民间设宴,事前送请帖(请柬),亲戚包括同胞兄弟需送“十二版帖”。帖第一版以男主人名义请男客,第二版以女主人的名义请女客。新中国成立后帖式简化,男女合请,只写一版,但仍称“十二版帖”。朋友、邻居的请帖不用帖袋,只写单版,称“单版帖”。十二版帖不能寄,也不能委托他人送,必须由执事人亲自送往。宴席多在大厅举行。大厅左边的里桌为首席桌,左边里座为首席;右边的里座为次席;左边外座为三席,右边外座为四席。畲族有尊重母系亲戚习俗,首席皆为母舅、母妗、姨丈、姨母等人就坐;父系亲戚一般入次席桌或第三桌。旧俗畲族群众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