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关中西部的佛教艺术奇观:彬县大佛寺石窟

时间:2022-02-24 18:07:04编辑:佚名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即唐帝国建国的第一年,割据甘肃东部一带的军阀薛举率领大军进逼唐朝的首都长安城,秦王李世民以西讨元帅的名义带领八总管兵力前往抗击。从七月到十一月间,两军大战于关中西部地区,经过数次的交锋,最终以李世民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当年作战的主要地区,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彬县一带。李世民为了悼念死难的将士,特地在幽州修建了一所应福寺,也就是今天的彬县大佛寺石窟。

彬县大佛寺石窟(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大佛寺石窟,是陕西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现存窟龛约116所,造像约1500躯,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大佛洞就是秦王李世民在平定薛举势力的那一年开始兴建的,它完工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是中国大陆现存唐太宗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所洞窟,因为其中雕刻了高达20米的大坐佛而得名的。大佛洞还保存了当年华丽的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以上雕工精湛的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了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欢乐景象。 

彬县大佛寺大佛(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大佛洞的左右两侧壁还各有一身高达17.5米的菩萨立像,其中左胁侍为观世音,右胁侍为大势至,那么位于正壁的大坐佛就应该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了。位于大佛寺西崖的第1、2、3、5号窟虽然规模不太大,但内容也是颇为丰富的,它们的雕凿时代也可以推定到唐太宗执政时期。到了唐高宗时期,佛教的信徒们又在大佛洞的正壁、西壁和前壁补刻出了七十八所以上大小不等的造像龛和一些排列密集整齐的千佛像龛,展示了高宗时期全新的唐代佛教雕刻艺术风貌。千佛洞和罗汉洞的开凿,大约是在唐高宗执政时期,这是两所位于大佛洞左右两侧的大型中心柱窟,其中罗汉洞没有按期完工。中心柱窟,也就是在窟内地面的中心树立一座粗大的通顶方形塔柱的洞窟,这座中心塔柱象征着佛塔,古代的僧侣们可以环绕着塔柱作右旋礼拜。这种洞窟在十六国与北朝时代是最为流行的,到了唐代就已经很少见到了,从这方面来讲,千佛洞与罗汉洞的建筑本身就为我们研究中心柱窟的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彬县大佛寺大佛背光的飞天会乐(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千佛洞中保存的大小造像龛共有一百七十五所,有十几所龛包含着明确的铭文发愿题记,大部分是在武则天执政的武周朝雕造出来的。这个时期的造像都具有健美的身材、婀娜多姿的体态,体现了大唐帝国中最为纯正的佛教造像艺术。我们之所以确认它的纯正性,就是因为它基本上保留了大唐首都长安城的佛教艺术风尚,这种风尚正是波及全国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兴起唐风艺术的主要因素与本质所在,而在它的发源地——今天的西安城中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了。特别是在千佛洞中还保存了一所与真人等高的一佛二菩萨造像龛,是由武则天的堂侄女、彭城县主武氏与她的丈夫幽州司马柱国李齐共同发愿雕造的。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彬县,李齐当年的职务就是幽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所等身像龛的佛与菩萨像,是集人体的写实美、夸张美于一体的雕刻艺术,也是千佛洞武则天时期雕刻的代表作品,是最为典型的初唐长安风格的造像艺术。罗汉洞虽然没有按期完工,但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开始补刻造像了,现存于窟内的造像龛共有三十九所。罗汉洞的造像除了年代较早的武则天时代的作品之外,还保存了一大批唐玄宗开元纪年以后的雕刻,其中以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雕造的骑狮文殊菩萨与昆仑奴像为代表。大佛寺石窟除了精美的造像之外,还保存有当年僧人们生活起居用的为数众多的僧房窟,系统成组地开凿在大佛寺的东崖,总数在九十所以上,这在中原北方地区的石窟中也是不多见的,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僧侣们曾经使用过的结构严密的崖中佛寺景观。千佛洞与罗汉洞中唐宋以来的碑刻题记大约有近二百条之多,其中不乏历史上的政界要人与名人题刻。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