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瑶族:源自中国大陆,致力和谐发展

时间:2022-01-16 01:03:04编辑:佚名

有学者曾指出:“跨界民族与跨境民族的根本区别不是跨界而居,而是主动跨境还是被动跨界的区别,跨界民族是被动(被不同国家政治力量)分割的结果,跨境民族是主动临时性移民或长期移民的产物”,这也许只是一家之言,但是对于探究境内外的瑶族问题却有一定的启发。瑶族,这一从中国为起点迁徙至东南亚甚至世界各国的民族,很符合论述中对于跨境民族的界定。境外瑶族从中国而来,文化、祖先与中国瑶族同根,境内外的瑶族就像隔着远山遥相呼唤的兄弟,相处和谐,矛盾较少。一、中国瑶族概况 瑶族是中国的跨境民族之一,境外瑶族从中国迁徙出去,跨境瑶族的文化风俗相近,这为境内外瑶族的和谐关系建立打下了基础。除历史文化因素外,现实中境外边疆民族政策的实施,也是跨境瑶族和谐互助的重要原因。(一)人口分布我国境内的瑶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几个省区内,分布地的生态环境主要为海拔较高的山地,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根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瑶族285.3万,其中有59.9%在广西,24.7%在湖南,7.1%在广东,6.6%在云南,1.4%在贵州,全国瑶族人口分布数量以广西为最。在全国12个瑶族自治县中,辖区面积也是以广西为首,共有2.93万平方公里。瑶族分布地区属亚热带雨林气候,除了都安、大化、巴马等石山地区缺水外,一般分布地都呈现溪流密布、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特点。(二)称谓支系瑶族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有不同的称谓之别,曾有“茶山瑶”、“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勾蓝瑶”、“清溪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类别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瑶族。(三)语言文字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瑶族的文字并非是祖先留下的,而是后人创制的。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语言研究所苗瑶语教研室盘承乾、邓方贵、刘保元等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并根据1957年12月国务院讨论通过的《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设计字母的五项原则》,设计了一套瑶族勉语的文字方案(草案)。(四)宗教文化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在有些地方的瑶族中占有一定地位,其他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对瑶族的影响很大,丧葬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瑶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文学艺术、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多方面,在这里不作过多赘述。因瑶族的文化根基较深,在其迁徙的过程中并未被抛弃,瑶族同胞代代相传,使得瑶族传统文化在境外仍得到了保留,这也为境内外瑶族建立和谐的关系打下了基础。二、瑶族的迁徙历史宋朝时期瑶族的民族主体仍居住在我国的湖南地区,到元、明、清朝代,瑶族的分布已扩散至广西、广东以及湖南西南部和云南、贵州的部分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发展较快的瑶族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已接近汉族地区,而偏远地区的瑶族“随溪谷群处”,甚至不从事农耕,以猎山兽为生,一部分瑶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封建王朝剥削、征剿屠杀,明末清初,部分瑶族逃至越南、老挝、泰国等国边境。自明中叶开始,瑶族由广东进入广西,然后经由广西至越南,一部分瑶族去了云南;明朝晚期在云南的部分瑶族迁徙至越南、老挝。目前有史料能证明瑶族进入越南的时间是明代,具体时间是明永乐四年(1406年)。据范宏贵引广西荔浦县茶城乡瑶族《邓姓族谱》记载:“永乐年间(1403——1424年)安南外国大反时,外省兵远调不及,本省各宪速查瑶山……时值永乐四年(1406年),吾太祖奉调,大宪给谕下是札,委太祖统带瑶丁,会合营协兵征。各宪各营均称瑶(丁)得力,实为勇敢,尽以兵银重赏。因此之前在之山场窄小人众,安栖不下,访择各山安居”。这里讲的是瑶族奉征调进入越南。另外,明清之际,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由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口膨胀较为明显,广东一地包括汉族广府人、客家人以及苗族、瑶族等大量民族群体向外寻求出路,东南亚方向是比较集中的移民方向。除此之外,瑶族本身依靠刀耕火种、在山林采猎生存,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有的自然资源已无法继续维持生计,只能不断向外迁徙。“易家信”、“信歌”正是伴随族群迁徙而产生的瑶族文学形式,如今散落各地的信歌,成为专家们研究瑶族迁徙时间和路线的重要历史佐证。清代中晚期,越南、老挝的部分瑶族到达泰国,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印度支那半岛政治形势的转换,战火蔓延,迫使老挝的部分瑶族逃入泰国,成为难民,后来又被分别安置到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三、跨境瑶族问题分析根据以上简述的瑶族迁徙历史,可以想见,境内外瑶族一脉相承,同根同源。在现实中,跨境瑶族的问题也并不明显,境内外瑶族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相对和谐,这种和谐的保持离不开境外国家的情况与其边疆民族政策的实施。(一)境外瑶族概况1、境外瑶族概况之人口分布越南瑶族人口分布:世界瑶族总人口超过350万,中国有280多万,占全世界瑶族人口的80%;越南有瑶族80万人,是境外瑶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瑶族是越南的54个民族中的第九大民族。但是,2013年越南人口普查显示,越南有人口约9000万人,其主体民族京族(越人)占总人口的87%,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而瑶族只占到总人口的约1%。历史上,瑶族从中国南部迁徙到越南,与其他民族杂居,多分布在越南北部山区和丘陵地带。近几十年来,有的瑶族自发迁徙到西原地区和东南部各省。老挝瑶族人口分布:在老挝,苗瑶被合称为老松族。老松族人口占老挝总人口的10%;在老松族中,苗族人最多,占老松族的2/3,因此瑶族人口只有区区2.5万人。从地域分布上来说,老挝人口集中在湄公河流域,而老松族生活在3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多集中于中老边界和越老边界。泰国瑶族人口分布:泰国瑶族人口共5万人,占泰国总人口的0.16%,泰国瑶族人居住于泰国的北部。泰国瑶族从19世纪70年代末就已定居在难府到清孔的这条路线上,并由此慢慢扩散开来。这就足以说明瑶族在泰国定居的时间已超过了100年。如果将泰国瑶族按照定居的时间和区域来划分,主要分为4支。即:帕夭——难府的瑶族;昂扛山的瑶族;清莱府北部的瑶族以及在战争中从老挝逃难过来的瑶族。2、境外瑶族概况之经济生活在越南、老挝与泰国,瑶族的经济生活是相对落后的,主要以山地农业和游牧业为主,在老挝的有些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虽然近几年越南的瑶族利用富有瑶族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并且发掘瑶药传统、开办药液厂(集中在越南大坪),但是也只停留在起步阶段,这些产业并没有成熟壮大。因此,境外瑶族的经济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些原因导致东南亚的瑶族迫切地与中国进行交流往来,积极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2009年中越跨境瑶族经济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会议收到论文45篇,这些论文对了解中越两国瑶族的历史与现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加强中越友好有重要意义。2012年,我国河口瑶族自治县举办了第十二届中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贸易成交总额3.4亿美元,比2010年边交会增长了142.03%。边交会期间现货销售额达756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20%,签约的贸易投资项目包括大米进口、水电站建设、矿产品进口等。这些事例都表明境外瑶族在积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交流。境外瑶族人口较少,并且多分布于边远的高山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经济力量薄弱,这使得境外瑶族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极小,对于边疆安全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境外瑶族不足以成为边疆不稳定的因素,也不会造成跨境民族问题,这是跨境瑶族问题不显著的原因之一。(二)境外边疆民族政策因越南拥有最多的境外瑶族人口,对于跨境瑶族的分析,越南最具代表性。因此对于境外边疆民族政策的分析,我们主要以越南为例。1、推进经济发展越南的边疆民族政策,将推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因素。其一,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越南,边疆地区工业和第三产业落后,并且边疆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山地农业为主。因此,越南边疆的农村改革重点在巩固农业方面,这对于维持边疆稳定有重要意义。其二,发展边境经济区。越南利用与中国接壤的优势,大力发展本国的边疆经济。例如,吸引外来投资开发边远山区的资源;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口岸经济,(小额贸易税费全留地方使用);地方政府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当地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边境地区的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第三,推进“区域中心”建设,使一部分游耕游居的民族完全定耕定居,越南瑶族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对在边境一线居住的边民,越南政府给予财力和物资上的扶持,全面消除茅草房。定耕定居后,越南瑶族的生活水平有了改善。第四,改善基础设施。越南的公路建设、人畜饮水、边民的公共设施建设全是国家投资。对于有水力资源的村寨,国家无偿为农户安装微型水电发动机。越南对边疆地区的交通、通信、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提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当然也提高了瑶族的生活质量。第五,对边境农村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免征农业税、屠宰税等,农民可得到三年低息贷款购买生产资料;对交通不便的民族山区,内地商品价实行异地同价,运输成本由国家补贴;鼓励平原地区的京族搬迁到少数民族地区定居。此外,越南政府每年还为每个劳力无偿提供一把锄头、一把砍刀,为每户边民无偿提供种子、耕牛,补助化肥15公斤,每月供应1千克煤油、2千克盐巴,甚至还有收音机。对吃粮有困难的边民,越南政府则每户给予300—800公斤的粮食补助。遇到自然灾害时,还会给边民发放救济粮和25元的救济款。2、推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第一,越南政府关心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越南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边疆农村实施免费医疗政策。具体作法是:国家每三年对边疆农村群众进行一次统计,对登记造册的农村群众每人发一个免费医疗证书,村民持该证到越南所有的国家医院都可以享受免费医疗。越南对中越边境沿线的民族山区,一律实行免费医疗、免费防疫。第二,改造边民的居住条件。国家给每个贫困户发放补助675万至900万越南盾用于房屋改造,越南政府每年都抽调国家干部深入边境乡村指导边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产,还在边境一线的村屯实施“村村通电大会战”等。3、采取措施逐步解决毒品问题毒品交易是越南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中越两国边境面临的重要问题。2005年7月越南通过了关于到2010年控制毒品通过边境的决议,决议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上能够阻止边境毒品走私活动。此外,还颁布了关于到2010年预防打击毒品和毒品犯罪的决议,目标是降低全国的犯罪率和根治毒品弊病。同时,越南加强了缉毒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专职的缉毒机构。在2005年1月,越南边防部队成立缉毒局,越南海关健全了缉毒机构,海关总局缉私调查局现有3个专门负责缉毒的单位:边界毒品走私调查工作管理业务处、缉毒管理工作队和海关毒品信息处理中心。同时,在毒贩活动的重点地区成立了12个缉毒工作组,在重点关口也增加了海关缉毒检查组。4、加强边民爱国主义教育越南政府鼓励群众参加“边境、界碑管理运动”,该运动现已推广到越北各省。这一运动提高了边境群众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意识,军民团结日益巩固。综上所述,越南的边疆民族政策在促进边境经济发展、提高边民生活水平、解决边境毒品问题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政策还起到了巩固越南边疆的作用,也奠定了境内外瑶族和谐相处的基础。第一,越南推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强调了与中国企业合作的重要性,这为促进两国边疆和谐定下基调;第二,越南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使得中越两国本就同宗同源的瑶族有了更为频繁的文化交流;第三,越南解决毒品交易这一社会问题的边疆政策,积极地配合了中国解决中越两国边境面临的毒品交易问题,促进了中越边境的和谐。因此,境外国家的边疆民族政策的实施,是跨境瑶族问题不显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项目主持人:吴楚克【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基础重点项目“跨界民族与周边关系”(项目号:15da007)成果】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