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网!

黎平双江 侗族摔跤节

时间:2023-12-16 12:02:03编辑:佚名

4月14日至15日,贵州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举行侗族摔跤节,这个由来已久的民俗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当地的侗族同胞以这个节日来促进村寨的友谊。

流传于黎平县双江乡境内的侗族摔跤,有传统、严谨的摔跤规则。主要流传在黎平县双江乡的四寨、寨高、坑洞、黄岗、以及近邻周边的从江侗族村寨。双江乡位于贵州省黎平县的西南部,距黎平县城62公里,居住着侗、苗、壮、瑶、等少数民族,其中侗族人中占全乡总人口的85%以上。

侗族摔跤形成于明代,其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渊源。相传明朝末,朝政腐败,世态混乱不堪,匪盗强夺百姓钱财。为加强防范,黎平县双江一带的四寨、寨高等商议联盟,共同拒匪。需要选出一些德高望重、武艺高强的领头人,四寨推荐公蛮,寨高推荐公柳,两人武艺都很高,又都在本寨有一定名望,于是商定在当年农历三月十五比武。两人比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群众要求两人贴身肉搏,以摔倒对方为胜,结果两人分别一胜一负,摔成平手,于是共同拥戴他俩为首领。公蛮、公柳同心同德带领三千民众,连出奇兵,铲除了强盗。从此,为了纪念公蛮、公柳,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千叁”(四寨、寨高一带统称)在四寨田坝举行摔跤活动,年长月久,这项活动便成了一个固定节日流传下来。

侗族摔跤,有它自己的比赛规则和方式,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在坑洞,三月十五在四寨举行,常伴有斗鸟、斗牛、赛芦笙等娱乐活动。摔跤比赛虽然以村寨为单位,但竞技却是个人对个人。

侗族摔跤,是一种文明的摔跤。双方都不用手,只靠臂力和腰腿劲相互角力,避免抓伤的危险。有三种最基本方式:一是提摔,即使劲地提高布带,使对手腾空,失去平衡而摔倒。二是绊脚,双方对峙时,趁对方移动脚步之机用脚勾绊对方的脚,使之失去重心而摔跤。三是拉摔,即双手紧紧夹住对方身体,左右扳动,使之倒地。

在节日比赛的时候,侗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人山人海,芦笙悠扬,商贾云集。人们既来观看比赛,又可走亲访友。青年男子通过参与比赛,可以在姑娘面前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姑娘们则表演歌舞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亮丽的服饰。夜幕降临时,侗族姑娘和小伙们相邀成群,拉着牛腿琴来到“月堂”,对唱侗歌。摔跤节为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场合,成为重要的交际、联谊节日。

侗族摔跤属于民族传统项目与武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散打相比,侗族摔跤更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比赛规则简单明了,倒地就是输,站着就是赢,适合大众观看。侗族摔跤文化是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受习武健身、保家卫国的传统影响,侗族人世代酷爱摔跤,摔跤场上不畏强手,敢拼敢赢,永不服输,靠智慧,靠毅力,靠勇气,以赢为荣,获得尊敬。

摔跤在侗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民族节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侗族传统体育活动和民族节日活动的代表,它是侗族地区的优秀民间体育文化和节日文化。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同侗族社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集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节日文化于一身,有健身强体的价值也有节日文化的内涵。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