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五艘航母开始集结,北约已经对俄罗斯,摆出了战略进攻姿态

时间:2022-11-21 14:04:53编辑:佚名

五艘航母开始集结,北约已经对俄罗斯,摆出了战略进攻姿态

波兰导弹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让欧洲再一次来到了大战的边缘。而随着局势的变化,北约方面也罕见地亮出了自己在欧洲方向上可以随时投入作战的5个航母战斗群,对俄罗斯摆出了战略进攻姿态。


图注: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

据美国驱动网站“战区”专栏报道,日前,北约官方发布声明称,来自美英法意4国的5个航母战斗群将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海域执行系列任务。此次行动,旨在协调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可靠战力,并展示北约的凝聚力。虽然没有明说,但在俄乌战争持续进行,波兰边境局势紧张的情况下,北约方面的行动无疑是试图在战略层面的进攻态势,向俄罗斯施加压力。

最新消息显示,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正在北海海域进行演习;美国海军最新的主力航母“福特”号,正在进行其服役后的首次部署,目前停泊在英国朴茨茅斯军港;美军另一艘航母——“布什”号正在亚平宁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的亚德里亚海海域活动;意大利海军的“加富尔”号于10月离开了母港塔兰托,现在应该在地中海上活动;法国海军的“戴高乐”号也刚刚离开了土伦,在地中海上活动。


图注: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航母

从部署上看,集中了三个航母战斗群的地中海方向无疑是北约的此次秀肌肉的重点。如果欧洲大陆上的局势发生变化,北约认为自己需要出手的时候,这三个航母战斗群就可以在爱琴海海域集结,然后视情况进入黑海。

虽说美欧与土耳其之间早已出现裂痕,但同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恐怕找不到理由阻拦北约舰队通过土耳其海峡。而在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已经沉没,此前在地中海活动的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已返回远东,并出现在日本周边的情况下,俄军在地中海和黑海极度缺乏可以与北约航母战斗群对峙的大型海面舰艇。

在北方,目前在北海活动的“伊丽莎白女王”号应该会承担起主要任务,但由于波罗的海相对狭窄,舰队容易遭受俄军岸舰导弹和航空兵的攻击,英军应该不会太过靠近俄罗斯海岸。现在停泊在英吉利海峡的“福特”号则是处于一个居中支援的位置上,可以根据局势变化北上波罗的海或南下地中海。


图注:英军的“伊丽莎白女王”号

虽然表面上说是早已计划好的“正常行动”,但北约方面此次公布5艘航母联合行动消息的时间,可以说极为微妙。在北约此次发声之前一天,两枚导弹落入了波兰境内,造成两人死亡。

尽管在经过一系列调查后,各方大概确定了,这两枚导弹来自乌克兰军队。但早已站到乌克兰背后的美欧各国,自然不可能因此事怪罪泽连斯基政府,这起事件的责任最后仍要被推到俄罗斯头上。按照美国务卿布林肯的说法,就是无论最后调查结果如何,俄罗斯都对这起事故负有最终责任。


图注:导弹落入波兰村庄,并造成了两人死亡

除了海上的5个航母战斗群,北约在欧洲大陆上的动作也值得关注。波兰军队已经在导弹事件后进入了战备状态。德国政府刚刚提议北约派遣战斗机部队入驻波兰。而在导弹事件发生前,北约已经向罗马尼亚、波兰等地调遣了大量地面部队。美军主力作战部队之一的第101空中突击师,已在二战后首次进驻欧洲,部署到了罗马尼亚边境地带,时刻可以进入乌克兰。

而北约借助波兰导弹事件,对俄罗斯摆出进攻姿态,其实与前线的战局变化有一定关系。随着冬季的到来,乌军的反攻似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各地的战斗虽然仍在继续,但乌方没有取得新的突破。目前乌军正在向扎波罗热方向调动部队,俄方预测泽连斯基政府是想在年底前,再在这个方向上发起一次进攻。


图注:据俄方说法,乌军有大概两个旅的增援部队抵达扎波罗热前线

反观俄罗斯方面,在预备役部队征召完毕并进入战场等因素影响下,俄军现在稳住了局面,并有可能正在策划新的进攻。在此情况下,基辅方面未雨绸缪,提前开始在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境构建工事,炸毁了全部桥梁,并开始布设雷场,防备俄军再次从白俄罗斯出击直插基辅。因此,北约的新一轮军事调动,都有着提醒普京政府,自己能够随时下场的意思。

面对北约摆出的进攻姿态,普京政府也已经十分明显的感受到了。俄罗斯外交部现在正和美乌波等国围绕波兰导弹事件“打嘴仗”,并特意提醒布鲁塞尔,乌克兰和波兰正试图挑起俄罗斯与北约的直接冲突。在军事上,俄军的动作也没有停止,大规模的导弹袭城仍在进行,哈尔科夫、基辅等地均传出爆炸声,伊朗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极为频繁。

由此可见,战争进行到现在,普京政府其实已经骑虎难下,北约为了给乌克兰撑腰,摆出的进攻姿态,也在加剧欧洲的紧张局势。虽然双方暂时保持了克制,可一旦前线战局再度发生逆转,北约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不是没有可能发生。

延伸阅读:

俄副总理非常主动,催促中国加快部署,为俄罗斯粮食打开国门

中俄两国围绕农业合作等问题,于日前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在会议期间,主管远东事务的俄副总理特鲁特涅夫十分主动的表示,俄方愿持续增加对华粮食出口,并特意提起了“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项目,希望中方能够加快该项目框架内的合作进程。而特鲁特涅夫此举背后,恰恰反映出了俄方在农业出口上的急迫。


图注:俄副总理特鲁特涅夫,在普京政府中,他主管远东事务

据俄卫星网报道,特鲁特涅夫表示,中俄间新粮食走廊的重点是紧邻中国边境的外贝加尔斯克粮食转运中心,俄方已经完成建造并正式启用了这个年粮食吞吐量达800万吨的转运中心。现在希望中方能够考虑一下,加快中国境内的相关部署工作。从特鲁特涅夫的表态上看,俄方其实是在较为委婉的催促我国做好接收准备,尽快通过这一走廊进一步为俄罗斯粮食打开国门。

而俄方对于“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这个始于2016年的合作项目,突然如此上心,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在粮食出口上出现了问题。虽然气候寒冷,但由于土地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俄罗斯早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粮食出口国。

在2021年,俄罗斯通过农产品出口,获得了377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其中粮食作物出口获利达到了114亿美元。粮食出口已然成为了俄罗斯在能源之外,较为重要的外汇来源。俄政府也对粮食出口施加了高额关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图注;俄罗斯在外贝加尔边疆区修建的粮仓

在今年俄罗斯粮食大丰收,总产量可达到1.3亿吨的背景下,普京政府原本预测,俄罗斯在今年下半年能够对外出口3000万吨的粮食。但事与愿违,俄罗斯的粮食出口最终还是在西方的“隐形制裁”下陷入了困难。由于西方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航运企业现在均拒绝与俄方合作,原本走黑海,过土耳其海峡进入地中海,然后前往中东与非洲的俄罗斯传统粮食出口通道,现在出现了问题。

今年7、8月间,俄罗斯小麦的出口量一度下降到了2017-2018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总量的减少,更让俄罗斯有关部门感到紧张的是,南非等传统的俄粮食进口国,现在也因为运输等问题放弃采购俄罗斯粮食。长此以往,俄罗斯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地位将被动摇,也将直接影响到普京政府的财政收入。而在前线激战正酣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现在就是莫斯科方面的一大命门。


图注:俄罗斯粮食生产

此外,出口受阻将直接影响俄粮食企业的收入。毕竟,俄罗斯只有不到2亿人口,普京政府很难通过出口转内销,解决粮食销售问题。如果长时间不能顺利出口粮食,必将导致大批企业倒闭,甚至影响到下一年的农业生产。俄国内现在已经有不少经销商和农场主,对于出口受阻怨声载道。

而普京政府为了解决粮食出口问题将目光转向我国,主要是因为看到了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在2021年,我国共从国际市场进口了约16400万吨粮食,其中约有9600万吨大豆。而俄罗斯最重要的出口作物——小麦,我国去年一共进口了970多万吨。另一种俄罗斯重要粮食作物——大麦,我国也进口了约1250万吨。

但我国此前主要是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等国进口粮食,俄罗斯粮食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极小。因此,俄方现在的算盘是,尽量依靠自己距离中国较近,且双边关系稳定向好的优势,与其他国家争夺市场。只要能够拿下大部分的中国市场,就能确保出口的基本稳定。


图注:2021年我国粮食进口数据,图源:河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网

但从我国并没有急于推进“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项目上看,俄罗斯这次恐怕难以如愿。毕竟,我国本身也是产粮大国,自家土地上的产出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口粮需求。进口最多的大豆,主要是用来榨油和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进口的小麦也以国内产量较少的优质专用小麦为主。因此,我国并不是急切需要俄罗斯的粮食。


图注:俄方在远东建设的粮食运输铁路

我国此前与俄方在粮食领域展开合作,更多地是为了丰富粮食进口途径,以便在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时,对自身的进口模式进行微调。2017年,中美发生贸易摩擦后,我国从法国进口的粮食数量就大幅上升。而在中美、中澳关系依旧紧张的背景下,我国确实可以适当减少北美、澳大利亚的粮食进口量,采购一些俄罗斯粮食。

但在中俄粮食贸易一事上,我国应该仍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缓慢增加俄罗斯粮食进口量,俄方期待出现的,俄罗斯粮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快速占据市场份额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