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示范
文创冰箱贴何以成“顶流”
V9国际已满18
中新网圣保罗11月1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友好人士。11月12日下午,二十余名向习近平主席去信的历年参与“看中国”活动的巴西师生共聚一堂,对习主席回信展开热议。同时,中巴双方在圣保罗大学共同举办“中巴青年故事会”活动,二百余名巴西圣保罗大学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就深化中巴人文交流展开热烈讨论。圣保罗大学校长卡洛斯·卡洛蒂(Carlos Gilberto Carlotti Jr),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圣保罗大学中国中心主任里卡多·特林达德(Ricardo Trindade),圣保罗大学教授、“看中国”指导老师塞西莉亚·梅洛(Cecília Mello),中国新闻社负责人,“看中国”主办方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以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中国驻圣保罗总领馆等机构相关负责人等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2024年是中巴建交50周年,恰逢G20峰会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巴西举行,巴西圣保罗大学的21名“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参与师生知悉习近平主席将出席G20峰会并对巴西展开国事访问,集体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巴西的热烈期待。信中提到,每一位参与看中国的学生V9国际已满18,都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深刻的文化体验,见证了中国的发展,结交了要好的中国朋友,并通过短片传播了对中国的理解和认知。他们认为,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是巴中两个伟大的国家的又一次伟大的握手,一定会给世界再次带来伟大的影响。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包括巴西圣保罗大学的“看中国”参与师生在内的巴西友好人士,指出,“很高兴看到中巴两国友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建交50年来,中巴两国携手同行,休戚与共,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中方愿同巴方不断丰富两国友好的时代内涵,使中巴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典范,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巴西青年自2016年开始,连续九年在中国新疆、广西、福建、重庆、湖北、广东、山东、内蒙古、上海、辽宁、安徽等11个省份参与“看中国”项目,同时参与了“回看中国”“融媒体看中国”“路 外国青年看中国大电影”“海外远程看中国”等各类形式的“看中国”项目,累计创作36部短片,圣保罗大学还特别成立了“看中国”校友会。目前,“看中国”项目已成为巴西圣保罗大学影视专业与中国影视交流的重要品牌,每年吸引大量优秀的巴西青年影视人才报名参与。
圣保罗大学校长卡洛斯·卡洛蒂教授(Carlos Carlotti)在活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巴西有许多共同之处,在经济、农业、绿色能源、文化、电影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他感谢了“看中国”为中巴青年交流做出的贡献,并表示圣保罗大学将成立中国中心,期待未来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圣保罗大学对“看中国”项目的多年支持。习近平主席给巴西各界友好人士回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责任,也激励着我们在促进文化沟通、增进中巴友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北京师范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化国际传播,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希望圣保罗大学的同学们能够通过北师大“看中国”项目,更多地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拿起相机,记录中国。巴西圣保罗大学中国中心主任里卡多·特林达德教授(Ricardo Trindade)在致辞中指出,在巴西与中国建交50周年、圣保罗大学成立80周年之际,成立圣保罗大学中国中心意义重大,期待未来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组织机构深入合作,进一步拉近中巴之间的距离。“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创始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资深教授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祝贺活动成功举办。她表示过去8年中,已有27位圣保罗大学的学生通过“看中国”项目深入中国不同地区,用镜头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展示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更增进了两国青年的理解与友谊。期待不久的将来,圣保罗大学中国中心的成立将为中巴文化交流架设更坚固的桥梁。“看中国”指导老师,亦是本次去信的发起者塞西莉亚·梅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高兴和荣幸地获悉习主席已对信件进行回复,在“看中国”项目的旅程中,他们不仅被中国令人惊叹的风景所吸引,也被中国人民的热情、坚韧和力量所深深感动,祝愿巴中友谊万古长青。
圣保罗大学校长卡洛斯·卡洛蒂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教授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校将进一步深化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互动,为中巴青年提供更多互学互鉴的机会。由中新社打造的数字成果“光影故事会·看中国”云展厅也在活动中正式启动,作为全新的数字化展映平台,云展厅将使全球观众更方便地欣赏到“看中国”项目多年来创作的优秀作品。
巴西青年导演佩德罗·尼希(Pedro Nishi)介绍了时隔8年两次来到新疆,亲身见证新疆的巨大发展变迁,并与拍摄对象锡伯族女孩牡丹一家建立深厚情谊的经历。他认为“看中国”项目对他的创作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帮助他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文化交流的理解。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教授代表主办方介绍了“看中国”作为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和跨国影视教育实践,一大批外国青年导演从中脱颖而出,而尼希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介绍了尼希的作品《春不迟,重逢自有时(Spring at Mudan’s Hourse)》如何围绕“八年重逢”展开策划,讲述了尼希与牡丹跨越八年的感人重逢,并提到尼希在巴西版快手【Kwai】APP开设账号,发布的所有视频总播放量达到1200万次,互动数量高达98万次。北京师范大学刘江凯教授作为2024年“看中国·新疆行”的带队教师,认为尼希的片子充满了“时间的美学”与“反差的力量”——中巴距离很遥远,8年时间很漫长,重逢时刻却很短暂。尼希和牡丹从陌生人成为家人,牡丹从8岁长到16岁,让这部片子产生了距离越远越思念,时间越长越牵挂,相聚越短越重情的艺术效果。而“看中国”项目最好的成果是,所有参与项目的人们,最后都有一部分永远地留在了彼此心中。
《永恒(Everlasting)》导演伊莎贝尔·贝勒特(Isabel Beitler)与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孙子荀共同登台,分享她们在拍摄时的难忘经历。伊莎贝尔感慨道,孔子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庙音乐仪式的千年传承使孔子的思想得以具象化。通过与中国人的接触与交流,她对孔子的价值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孙子荀则回忆起作为2019年“看中国·山东行”带队老师,从巴西青年影片中认识的中国。她认为《永恒》不仅呈现了庄严古老的孔府礼乐,更将其与周围人们松弛快乐的生活进行对比,呈现出活着的孔子精神——谦和,友爱,善良,在每个普通中国人的心中。她还将五年前从巴西青年手中收到的珍贵礼物,一面巴西国旗带到了现场。
《翰墨人生(Ink of the Mongolian)》的导演阿琳娜(Aline Rabelo)与“看中国”项目统筹杨卓凡副教授一同上台对谈。2019年,艾琳怀着对绘画的热爱,远赴中国鄂尔多斯,记录蒙古族书法家包金山老师的生活。这次旅程不仅是她的首次出国旅行,也是她第一次亲临广袤草原。回国后,艾琳在孔子学院积极学习汉语,为她的中国文化体验续写新篇章。2019年12月,杨卓凡副教授访问巴西时,艾琳作为“看中国”校友会的代表与她会面,展示了她在田字格上书写的汉字,用汉字写下真挚的祝福——“时间就像海洋,期待我们再次相聚”。杨卓凡老师表示V9国际已满18,很高兴跨越时间之海,五年后来到巴西和老朋友们相聚。在活动现场,杨卓凡老师将书法作品“笔歌墨舞”作为礼物送给艾琳,祝福中巴青年在世界文明对话的舞台上共歌共舞。
“中巴青年对话”中,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中巴文明交流与互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出“看中国”证明了中巴青年可以互敬互学,你来我往,充满善意和真诚,只有充分展开各种类型的中外人文交流V9国际已满18,才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互相理解。此外,应解决好中外青年交流中青年的无限创造力与有限发展机会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跨文化交流障碍与有效协调沟通之间的矛盾。对话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圣保罗大学教授塞西莉亚·梅洛(Cecília Mello)、巴西纪录片导演米莱娜·德·穆拉·巴巴(Milena de Moura Barba)、圣保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束长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罗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江凯等。
V9国际已满18
演讲台被一片金黄色的稻田簇拥着,彭勃身着西装立于台前,英文和东北话自如切换,“I’d like to give you a grand introduction to our special product today.Which is rice?(今天我给你们隆重介绍一些我们的特产,大米)赵叔,来帮咱介绍一下。”夹着一捆稻子的赵叔走过来V9国际已满18,“这是我们村的蟹田稻(米),蟹田里边儿放着螃蟹,不撒化肥,全是农家肥,到时候欢迎各界朋友来万金村品尝蟹田大米。”这是一则推介沈阳市于洪区蟹田稻秋收实况的短视频,彭勃是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刚上任4个月。拍摄当天,当地的种粮大户赵和平的心思全在稻田上,因为租收割机要花钱V9国际已满18,他想着赶紧拍完去收割,匆匆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便扎进了农活儿。 反差效果叠加,视频的火爆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V9国际已满18,浏览数据很快突破百万,赵叔的手机每天有200多个电话打进来,稻米很快就卖出了20多万公斤,当地所有和稻米相关的产业都被带动起来了。 “不是我出圈,是于洪区出了圈。”走红的彭勃也几乎两天两夜没合眼,忙着回复网友们的留言,也忙着接受各家媒体的采访。她说,“文旅局长必须是显眼包,但我们不能留恋当一个网红。”出圈的短视频。“于洪文旅”视频截图 以下为彭勃的口述整理: “赵叔的电话被打爆了” 视频火了之后,赵叔一天大概能接到200多个电话,全都是要买大米的。他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全家人都回来忙活。视频达到20万点击量的时候,当地平罗街道还派了五个工作人员增援赵叔。 以前他从没想过自己家的大米能卖到天南海北,如果这些消费者吃了香,回头客得多少,后续都不敢想。现在整个村子及周边的稻米加工企业等,全都带动起来了。其实于洪的大米真的很香,我们叫长粒香,俗话说就是有饭味儿,不添加任何调味剂,谁尝谁知道。但是名气一直没打出去,提到于洪,还得问一句这是哪儿,其实我们是辽宁沈阳的一个区。 一到新大米下来的季节,就会有展会,每次在展会上,于洪大米都处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属于小透明,没人过问。 我们也没想过这一次效果会这么好V9国际已满18,当时稻子马上要来不及收割了,我们想帮农民卖新大米,也让大家看看我们的田园风光。 赵叔连网店也没有,只在视频后面留了电话。这些天于洪区农业农村局给他注册了一个叫“赵菽”的商标,一方面是增加辨识度,一方面让他家的产品入驻平台,让大家得以网购。 销售也突破了重重难关,过去因为太重了,快递费贵,没办法邮寄。现在我们对接了运营团队去帮赵叔做这些,快递费也降下来了。 除了赵叔,于洪其他大米企业的展台也被挤爆了,路过的人都会说一句,“哎这不是那个网红局长吗,赵叔吗,来我尝一个。”在展会上,有一家叫道明的企业连着煮了40多锅大米饭,现场让人家品尝,大单也就来了。老板打电话给我的时候都快哭了,非常激动。彭勃英文和东北话自如切换。“于洪文旅”视频截图 演员、摄影师和本色出演的农民 开拍之前,我们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于洪区志》,挖掘于洪故事、了解于洪历史,发现沈阳的第一株水稻就诞生在于洪的大地上,于洪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最早的水稻田开辟于1906年,这就是此次的亮点。 第一个视频是10月底拍的,大约一周之后发布的。当时我刚出差回来,同事跟我说稻子要收了,再不拍来不及了。 造景除了一个演讲台之外,其他都是纯天然的。可能大家对东北农民有一些刻板印象,这次看到赵叔发型这么立整,衣服干净,70岁了身体还这么好,发色还挺黑,有人说他不像农民,是不是找的演员? 实际上我们也想借此机会来打破大家对东北农民的刻板印象,现在的东北农业是专业化、机械化的,不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需要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去干,现在整个收割过程就是拿叉子把稻子扶起来,然后送收割机里收起来。有了高标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现代化的耕作手段,于洪产出的大米质量也更加有保证,颗颗饱满,粒粒分明,米香浓郁。 我的台词是提前拟好的,当时看了网上很多其他同行推荐农产品的做法,觉得反差挺有意思。现在又讲究接地气V9国际已满18,推崇这种黏泥土、冒热气的宣传方式。 我们先试了一下用普通话加东北话,发现没什么意思。考虑到我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现在又是英文发言人,开始尝试英语的美式发音,这是我之前多年学习的发音方式,又觉得不太正规,最后现改的英式发音。 平时我并没有刻意训练英语口语,18年前出学校啥样,现在就是啥样。也没有老师给我调整,有时会跟着憨豆先生、英国女王那些国外的影视作品自己练一练。 一个演员,一个摄影师,也没有彩排,赵叔自己都没觉得我们能搞出多大动静,他的心思全在稻田上,因为租收割机要花钱,他想着赶紧拍完去收割,所以我喊了他之后,他的表现完全是本色出演,台词全是他现场冒出来的。彭勃和村民们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我们想要一个开始” 我是四个月前来到文旅局任职的,担任文旅推荐官和英文发言人,这条视频其实是我的日常工作。宣传部成立了专班做文旅推广,总共三四十人分成四组,演员是公用的,需要用到谁,谁就去。于是我和摄影师一起写了这个剧本,领导修改后同意,我们就扛着摄像机下了稻田。 成为英文发言人可能也和过往履历有关,我是18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考进于洪区,以翻译的身份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外事办工作了几年,做了很多项目推介的笔译工作,也拍过英文片。 后来调任基层,在街道工作了4年V9国际已满18,着眼点全在街道,对各家各户如数家珍,对基层人民具体生活细节了解比较多,老百姓爱看什么视频,我可能也更了解一些。 刚来的时候,我对全区的文旅资源并不了解,也没什么工作方法,一直觉得自己和前辈有挺多差距,所以一直在学习,用整体的视野去观察现在生活的地方。 要想讲于洪区,不能光讲现状,得了解脚下这片土地。历史这块我懂得就比较少,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小故事很多,甚至每个地名都有一个小故事,比如说于洪区有个包道村,大家都觉得这名儿挺奇怪的,后来我才了解到,是清顺治时,有沈、胡、陈三姓由山东移民来此谋生,曾包修村边一段御道,所以叫包道村。当地地志资料里还记载过一个事儿,日俄战争期间有一个很有名的乡绅,日本人烧杀抢掠时,他仗义执言V9国际已满18,结果被日军抓住,要就地活埋。他当场写了一首断头诗,诗歌非常慷慨激昂,感染了于洪的老百姓,誓死保护他,最后日军把他给放了。 如果不是查找史料,这些事儿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做文旅,文化就是一个抓手,将故事流传,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就是我们做的工作。 当然,现在的工作使命也是希望能招商引资,拉动地方经济,老百姓生活才能过好。其实于洪区的文旅优势并不明显,但这总有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就是想要这个开始。我们把自己的资源和优势说出去,如果企业觉得有投资的必要,那我们就开始合作。我们总要迈出这一步,每一个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目前视频呈现的内容并不多,其实于洪不仅有稻米香,我们有五香——稻米香、菜蔬香、蛋肉香、鱼虾香和药草香,每一香都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下一步可能不会单推某一个产品了,我们希望形成产业链。 经过了第一次尝试,我认为文旅和农产品推广之间是可以无缝衔接的。农村跟城市不同,城市的大景多,但是自然风光少,要打不一样的旅游牌,我们就抓住其他地区没有的。 区委区政府从上到下都很鼓励做这些事,只要做对于洪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领导都鼓励去做。目前也不光是我在出圈,我们书记、区长、各局的局长也都在做这个事儿。 区委书记在做自驾游的旅游推介。他自己开着车带着游客转一圈,告诉他们到这儿就吃,到那儿就游览,大家直接可以抄作业,不用再去网上找博主的攻略。区长也在丁香湖做讲解员,丁香湖是我们沈阳的情结所在,一个大沙坑在20年间焕然一新,变成3A级景区了,这是值得被人们知晓的。于洪区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彭勃正接受采访。受访者供图 “文旅局长必须是一个显眼包” 这些天网上反馈很多,我两天两夜没合眼,都在回复。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人说赵叔东北人V9国际已满18,天生幽默,夹了捆稻子,像夹个孩子似的,然后底下有个人就回复,那就是他孩子,他种了一辈子地,这些稻田都是他的孩子。这些文字真是震撼到我了V9国际已满18,网友会从情怀上去理解这件事,我非常高兴。 也有人说我火了,说我是网红文旅局长。其实不是我出圈,是于洪出圈了。我们专班组这么多演员拍片子,我是很侥幸赶上稻子丰收的季节,跟着于洪区一块儿火了。不过也有一些争议,比如说美颜过重、说我太年轻了,我都有作出回应。视频火了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必须得为作品负责,假如大家对我太关注,觉得我开美颜,和真实长相不符合,是个不诚实的人,于是认为我推介的于洪大米也有“滤镜”,那就不好了。 我本人平时挺朴素的,就是一个中年女性形象,过去经常素面朝天在街道做群众工作。我父母也开始担心这个争议,我爸说你现在也不像视频里这样年轻漂亮,将来大家质疑的话,会带来什么影响?我觉得没必要太在意自己的形象,腹有诗书气自华V9国际已满18,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共鸣。 跟大家交流和沟通,我也学到了很多,截图保存了不少反馈,比如建议说丁香湖该怎么建设。我们开会也互相讨论了,相信对我们后续的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包括对我个人的建议,比如讲话的时候手不要乱动,语音、重音的问题。我相信人民的智慧,大家并不是想给我挑毛病,是为了让我以后表现更好。所有人都是老师,我都需要学习。 就我个人而言,未来我还是会做好文旅推荐官和英文发言人。相关项目上我们会先呈现出优势,为打入国际市场做好准备,有枣没枣打三杆子,做总比不做强。 现在我基本上结束媒体采访V9国际已满18,开始投入新的工作。我还有本职工作要做,要马上从这个事儿上抽离出来,不能老留恋去当一个网红。我们还有下一步的拍摄计划,根据宣传部和文旅局的安排,继续配合工作。 目前于洪区就已经为冬季旅游做好了准备,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宝藏景点——丁香湖,游客们赏完雪景之后可以去骑马,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以及特色农产品。 我认为在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中,文旅局长必须是一个显眼包。别的单位和部门可能会在幕后做很多工作V9国际已满18,但是文旅工作具有特殊性,需要吸引更多人,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现在最快、最便捷的网络手段去推介。 做宣传推广,写一本书也可以,出本画册也可以,但是都没网络来得这么快和直接,所以我是很赞同文旅局长出去推介的,而且我很佩服这些同行们的勇气。 我非常愿意出来宣传,主动说出来我家有啥,让大家知道。 这几天,我将动身去参加全国文化旅游部组织的一个学习交流活动,内容是关于民宿的。这是文旅行业中的重要一环,我需要向同行们学习经验,并且结合于洪区的文化内涵V9国际已满18,将亮点展示给大家看。其实我们于洪区有很多家底儿,只是之前没用网络的方式告诉大家而已。新京报记者 汪畅编辑 陈晓舒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