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老北京的道教和道观

时间:2022-05-24 08:43:01编辑:佚名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金、元时期,道教在北京地区趋于鼎盛,金中都的道教是金代道教的中心。创立的派别众多,宗旨各异,直接影响到后世道教的发展。如真大道、太一道、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是宋末金初创立的道教一派,到大定初年不断发展,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太一道金初创立,到金亡元兴,此道一度大盛,不久复衰。正一道原于东汉末年,金代正一道比较分散,势力和影响都不如其他各派。从元朝起逐步融合,才成为与全真道相抗衡的一大门派。全真道是金代大定年间兴起的新教派。它的产生虽较上述各派晚,但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道教流派。到了清代,由于统治者素无道教信仰,所以逐步采取限制措施,使道教处于停滞状态,各教派的特点逐渐消失。民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风气,道教在北京地区日趋衰落。

北京的道教建筑,根据文献记裁,远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规模地修建道观是从元代开始的。北京地区道教建筑与佛教寺庙大同小异,除了殿内供奉的不是如来,观音等佛祖菩萨外,建筑上差异不大。有些寺庙干脆将佛祖,菩萨和神仙一起供奉,体现出佛道合流的特点。

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白云观在西便门外,创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金大定七年(1167年)重建,后改名太极宫。元世祖时,被召来京的邱处机真人就居住在太极宫,当时进行了扩建,改名为长春宫。从那时起,长春宫就成为北方道教的中心,到了明初正统年间,改名为白云观,沿用至今。

白云观的修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中路有山门,山门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走过窝风桥就是灵官殿,这是主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宫的宫殿。灵宫殿后有钟鼓楼、三宫殿、财神殿、玉皇殿、药王殿、老律堂等。老律堂即传授戒律的殿堂,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法会。

道教庙宇东岳庙座落在朝阳门外大街中段,始建于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东岳庙早在元代就有庙会,明清两代依然香火兴旺,民国时期还仍有许多人到此烧香拜东岳大帝。

大高玄殿在西城三座门大街。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是明、清两代皇家的道观坐北朝南。大门外原有牌坊3座、习礼亭2座,已拆除。

蟠桃宫位于崇文门东大街。是北京有名的道观之一。明代始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建后殿。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宫”庙会。

火德真君庙为道教庙宇,在地安门外大街。传为元建。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修,殿宇改作琉璃瓦顶,并建重阁,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俗称火神庙。庙坐北朝南,东向山门内外各有一座牌楼。

作者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