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黑人歌手好弟:走红后娶中国姑娘,如今已36岁,仍未取得中国绿卡

时间:2023-06-03 21:09:45编辑:佚名

黑人歌手好弟:走红后娶中国姑娘,如今已36岁,仍未取得中国绿卡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与非洲就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该关系在促进双方经济发展时,也在加深双方文化交流的程度。

从大批国人到非洲做生意和非洲人到中国找工作甚至安家落户就可看出,中非关系正在一日比一日深刻。

黑人歌手好弟也是“黑人大潮”中的一员,他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唱中文歌,哥哥郝歌发过来的中文歌音频和视频,他总会翻来覆去的听上好几十遍。


好弟(左)

在内心的驱使下,他与郝歌一样,踏上了去往中国的道路,顺着郝歌的发展方向,他也以黑人歌手的方式走红,还因此找到了一生挚爱。

对方是一名中国姑娘,在几年的爱情长跑后,他们喜结连理,如今的他已经36岁了,仍然在中国生活着,并为了拿到中国绿卡而努力。

那么,好弟是如何与唱歌这一事物结缘的?他又是如何在中国发展的?



跟随大哥的足迹

好弟是尼日利亚黑人歌手郝歌的亲弟弟,在好弟来到中国寻梦的时候,郝歌已经在中国歌坛打出自己的名号了。

在他人看来,好弟能够在中国混的风生水起全是凭借哥哥的照拂,是郝歌让他少走了许多弯路。

可是只有好弟自己知道,他追梦路上的困难一点都不比郝歌少,该吃的亏还是要吃,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众人都不知道他与郝歌的关系。

直到好弟有了一些事业上的成就时,他才说出自己与郝歌的关系,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既佩服他的能力,又感叹他的自立,不用兄长为自己开路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好弟

随后,他的奋斗史又被网友们挖了出来,谁都想看看这对非洲兄弟,是如何与唱歌和中国结缘的。

那么,他们是如何发现自己喜欢唱歌的呢?这还要从他的哥哥郝歌开始说起。

郝歌原名伊曼纽尔·乌维苏,于1981年出生在利比亚的中产家庭,父亲是一名老师,母亲是一名护士。

基于此背景,郝歌及其弟弟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亲在紧抓他们学习的同时,也不忘让他们坚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郝歌发现自己喜欢上唱歌是在幼年时期。


好弟

那时的郝歌大约五岁,由于父母信教的缘故,所以他每个礼拜天都会陪父母到教堂祈祷,他一边聆听着隔壁唱诗班的优美歌声,一边在心里默默向上帝忏悔。

久而久之,郝歌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唱歌,有时不是礼拜天,他都会在课余时间到教堂看唱诗班的少年少女们练习,偶尔还会跟着哼上一两句。

唱诗班的老师早就注意到这个眼睛放光的男孩,便在休息的时候向郝歌招手。

“你是不是对唱诗很感兴趣?那要不要与我们一起唱唱呢?”


好弟

郝歌欣喜的点点头,一开嗓就让老师感到非常惊讶。于是,老师就教给了他各种唱歌的技巧。对此,父亲是知晓的,他非但没有多加阻挠,反而特地为他找了一个音乐老师。

在天赋的加持和外力的助推下,郝歌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了一种能力,不过因为过于喜欢唱歌,他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

这让父亲很不高兴,他认为郝歌在懈怠学习,便有意插手他的兴趣爱好,不料却因此引起了父子间的矛盾。

“我喜欢唱歌,也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读书不适合我,您之前那么尊重我的选择,为什么现在开始反对了呢?”
“那是在你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唱歌有什么前途?不管怎么说,你现在就是要好好读书,不能再将心思放在唱歌上。”


好弟

类似于这样的争吵还有很多次,郝歌终究是孝顺的,在抗争无果下,他还是拿起了课本,将自己的爱好重新藏起来。

之后,他在父亲为他选好的路上高歌猛进,还拿到了硕士学位证,并因能力突出,刚毕业就成为了一家航天所的工程师,工作体面,薪资也可观。

不过,郝歌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压抑已久的爱好已经快要破土而出,在又一次因工作失误而被领导责骂后,他终于向父亲摊牌了。

“我要辞职,专心做音乐。”


两兄弟

这个决定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父亲还未来得及反应,郝歌就已经办好了辞职手续并收拾好行李了。

父亲自然是不愿意的,但他已经下定决心做音乐,而且有了初步的计划,那就是到中国开展事业。

之前,好友向郝歌介绍了中国的文化,他被深深的吸引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音乐又是其中一个分支,在他看来,自己一定能在中国收获满满。

于是,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郝歌就踏上了前往中国的飞机,完成了计划的第一步。


刘欢

不过,后续计划就很难展开了,他没资金、没人脉,在陌生的国度举步维艰,只能到酒吧驻唱赚取生活费,除去吃住,他的月收入所剩无几,可是他都坚持下来了。

许是运气好,他遇到外出寻找“新鲜血液”的刘欢,对方一听到他的歌声,就确定他是个音乐天才,便将他签到了自己的名下。

自此,郝歌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了,刘欢为他量身打造的训练计划和中文课程,让他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

眼看时机已到,刘欢便让他参加了2006年的《星光大道》,最终,郝歌拿到了亚军的好成绩。

有了这个敲门砖,郝歌也有了登上舞台表演的机会,他与各个音乐界的知名人物同台献唱,名号也被传得越来越远。


好弟

在此期间,他一刻也不敢松懈,高度的自律加上对音乐的热爱,使他在多名外国歌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黑人歌手的代表,而远在尼日利亚的家人们也看到了他的成绩。

父亲第一次向他低头,弟弟好弟则将他当成了偶像,看着哥哥在聚光灯下闪闪发光的样子,好弟也心动了。

他打算跟随郝歌的脚步,也到中国开展唱歌事业,父母意料之外的没有反对,而郝歌在听说他的计划后,还高兴得给他打来视频电话。

“你也喜欢中国音乐吗?那你赶紧来中国找我吧,我帮你制定计划,一定会让你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好弟

于是,好弟登上了飞往中国北京的飞机,刚到北京,他就看到郝歌给他发的位置信息,走出候机厅时,郝歌就在人群中向他挥手。在回去的路上,这两个黑人兄弟聊了很多。

“哥哥,我也打算到酒吧驻唱,你不需要给我资源,我想靠自己的努力成功。”

郝歌在劝说无果下,只好顺了他的意,不过在练习时,郝歌还是教给了他许多技巧,让他一度成为该酒吧最有人气的驻唱歌手。

除此之外,郝歌还会抓着他练中文,因此在北京街头,很多北京人都会看到两个黑人大高个在与北京大爷或大妈话家常。

当然,他们也能看到这两个黑人大高个在菜市场用流利的中文讨价还价,如此接地气的学习方式,使得好弟的中文突飞猛进,并顺利与五洲唱响乐团签约,成为了一名音乐人。

不过,好弟没有骄傲自满,他依旧在谦虚的学习着,日常的训练不曾落下,必要的外出观摩学习也不曾懈怠。当时的团长于欣还笑道:

“你和刘欢的徒弟郝歌还真像,学习音乐的劲头都那么足,说起来,你们好像还是来自同一个国家呢?你之前认识他吗?”

好弟不想利用郝歌为自己铺路,所以他摇了摇头。


两兄弟

“之前不认识,但是这段时间加上了联系方式,他是个很好的音乐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于欣闻言点了点头,便让他到《星光大道》节目亮相,许是运气好,他与当初的郝歌一样,也拿到了一个好成绩。

于是,他也有了在电视上亮相的机会,并且于欣还帮他找到了维持热度的方法,即唱中国红歌。

好弟凭借着一首《听党话跟党走》,彻底走进了国人的视线,几乎所有人都被他歌声中的情感打动了。


好弟

所以,节目组的邀请函像雪花一样朝他飘来,他的背景也被网友翻个底朝天,自从知道他只身一人到中国追求音乐之梦的时候,网友对他更加佩服了。

随后,有人把他和郝歌联系上,揭开了他身上最后一层马甲,想黑他的人就以此作为黑料,说他们兄弟不和,还说他故意博取同情,目的就是圈更多的钱。

面对这些莫须有的指责,好弟没有多加解释,在中国追梦的这些年来,他也成长了许多,他知道,与其将时间花在解释上,倒不如多做些成绩出来,让这些“键盘侠”闭嘴。



新的目标,新的努力

好弟日后的发展道路与郝歌类似,在《星光大道》获奖后,他又参加了《中国红歌会》,并打入了六强。

起初,他在报名该节目时,心里还在打鼓,便跟于欣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不是中国人,中文说的也不是那么顺溜,至于中国文化,我更是没有了解过,这个节目真的适合我吗?要是我唱不出里面的感情,我可能就要挨骂了。”
“不怕,你不是还有郝歌吗?他来中国的时间比你长,对中国的了解也比你深,你有不懂的就去问问他,我相信你能做好的。”

或许就是这份莫名的信任和帮助,让好弟在中国红歌上下的工作最多,每当要学习一首新的红歌时,他手边就会放满这首歌的资料,中英文各一份,上面还有他做的笔记。

从初赛到全国六强决赛,他一直是这样的,虽然仅唱了十来首歌,但他的笔记已经写了厚厚一叠。

当节目组将他的准备比赛视频放出来后,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被他的学习精神感动了。

“我喜欢中国音乐,也想去了解中国音乐背后的文化,现在有那么好的机会,我当然要抓紧时间了解。再说了,这些文化很有意义,了解得越多,我就越喜欢中国,我想我以后都会在中国住下去了,中国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好弟

这番话好弟又一次在众多歌手中脱颖而出,很多综艺节目都愿意找他做嘉宾,他也从不耍大牌,永远保持着谦虚,并获得了许多人的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中,他还遇到了一生挚爱,那是一名银川女孩,皮肤白皙,整日笑眯眯的,对他也很有好感。

一来二去之下,他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空闲时间就出来吃饭,感情一日比一日深,最后,好弟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女方父母也很喜欢他,二人终于喜结连理。

此时的好弟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所以36岁的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即取得中国绿卡,但是得到该卡的条件极为苛刻,就连郝歌都没有得到。

不过,有目标就有动力,相信在中国继续奋斗的他们,会完成最终的目标。



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好弟和郝歌是“黑人大潮”中的一员,他们怀揣梦想,勇敢的前来中国,即使历经磨难,他们也从不轻言放弃,。

我们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到很多优良的品质,比如坚持、勇敢,这两个黑人兄弟打破了人们对黑色人种的固有印象,同时也增进了中非之间的友谊。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