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翻译)

时间:2023-06-20 14:03:48编辑:佚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翻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是: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发议论。唯:副词,解释为“唯有,只有”的意思。该语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翻译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注释

  ①、曲、枉:都有弯曲的含义,但此处的曲应该等同于“屈”字,理解为委屈。

  ②、抱一:抱:怀抱、抱住,引申为坚守、守护、守住。一:此处指“道”。式:样式、格式、模式,规范。

  ③、明:显而易见。

  ④、伐:自我夸耀。

  ⑤、矜:自夸。

  ⑥、长(chang):长处、赞许。

  ⑦、诚:的确,全:全部。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翻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赏析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也是非常具有辩证法的思想的一章之一。在这一章之中,老子从生活经验出发既阐述了生活的智慧,也讲述了人性的智慧。大至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生活,小至个人的为人处事的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是春秋时期的陈国苦县人,在老子去世后,苦县又属于战国楚国和汉朝楚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声明 :中国历史网是一个非盈利网站,站内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仅提供存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